CT掃描對兒童的健康風險

如果你是一個小孩的父母,那麼當你的孩子受到摔倒或其他傷害時,你可能會遇到那個可怕的時刻,並且你必須決定是否應該讓她進入急診室。

如果您的小孩頭部受傷,但沒有任何明顯的創傷跡象,如創傷,意識喪失或行為改變,可能難以確定她是否需要醫療干預。

儘管頭部受傷非常可怕,但作為家長的面對面,評估頭部受傷的唯一真正方法是通過CT掃描。 但越來越多的醫生建議家長和醫療專業人員了解CT掃描為兒童帶來的潛在風險。 如果您是父母並且您的孩子有頭部受傷,您是否應該考慮同意進行CT掃描? 這是你需要知道的。

什麼是CT掃描?

當我們說“CAT”掃描通常用縮寫“CT”掃描時,可能會引起混淆,但有一個簡單的解釋:“CAT”代表計算機化的軸向層析成像,它描述了掃描用於產生的方法一個圖像,但術語“CT”和“CAT”掃描可互換使用。

CT掃描實際上是X射線的更強大的版本。 與典型的X射線不同,這種X射線從更多的“直接”角度看身體,CT使用X射線拍攝身體或身體區域的照片“切片”來構建整個圖像。

這可以讓醫生更清楚地看到內傷和結構。 這對於觀察軟組織而不是骨骼也更有幫助,這意味著CT掃描通常用於診斷腦損傷和失調。 從跌倒到運動傷害到事故,CT掃描可以更好地觀察大腦,幫助醫生看到內部發生了什麼。

醫生在大腦中使用CT掃描來診斷腦腫瘤或可視化傷口,出血或任何可能發生且難以用X射線或常規檢查看到的結構變化和感染。 當你想到這樣一個事實,即特別是幼兒特別不能確切地告訴你他們的頭部受傷,或者因為他們變得暴躁或疲倦或以不能確定“正常”行為的方式進行考試而感到困難時, CT掃描對診斷腦損傷尤其有幫助。

如何CT掃描對兒童危險?

雖然CT掃描顯然是一種有用的醫學診斷工具,它們在預防和治療損傷方面絕對有重要作用,但它們也是一種需要非常謹慎使用的工具,因為不幸的是,當用於高劑量時尤其會導致癌症。

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 2012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當CT掃描的劑量為50 mGY時,白血病的風險幾乎增加了三倍; 將劑量加倍至60 mGY可使腦癌風險增加三倍。

這些聽起來令人難以置信的數字,但實際讓孩子患癌症的總體風險仍然很低。 該研究指出,在第一次CT掃描用於10歲以下患者的10年後,估計只有一例“過量”的白血病和一例腦瘤(每10,000頭CT掃描)發生。

所以,雖然這是令人放心的,但當您考慮CT掃描可能用於像雙層床的脫落一樣簡單的事實時,這是一個相對較大的風險。 風險絕對不總是值得的。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需要CT掃描

有了CT掃描可能帶來癌症風險的知識,這裡出現了一個大問題:您如何確定孩子是否需要CT? 早期的“柳葉刀”研究分析了42,000多名兒童的數據,提出了醫生在訂購CT掃描前應考慮的事項的建議清單。 該研究得出結論,醫生應考慮以下風險因素:

兒童患病風險越高,創傷性腦損傷的風險越高,這意味著醫生應該考慮訂購CT越多。

硬的部分

CT爭議的問題出現在醫生必須權衡掃描帶來的致癌輻射的潛在風險與不正確診斷損傷或其他醫學疾病的潛在風險之間。 醫生和家長對CT掃描的危險程度越來越認識 - 儘管研究表明醫生仍然頻繁使用CT掃描。

例如,一家忙碌的醫院可能沒有時間對孩子嘗試“等待和監控”方法,因此可以訂購CT掃描以加快診斷速度。 或者醫生可能不會花時間回顧孩子的病史,並且看到他或她之前已經進行過幾次CT掃描。 或者也許照顧者不了解孩子的病史。 或者醫生可能擔心錯過可能危及生命的診斷,並且必須確保訂購CT掃描,所以對她的護理毫無疑問。 或者擔心的家長可能會要求掃描“以防萬一”。 我們可以想像許多理論情景,但最終結果都是一樣的:CT掃描仍然被兒童過度使用,這是一個問題。

更多的醫學專家正在推動醫生和公眾意識到風險,在CT適當時使用盡可能低的劑量,並探索其他類型的診斷工具,這些工具可以使用風險較小且不攜帶同樣的癌症機會。

一句話來自天井

儘管風險非常小,並且任何嚴重的後果(如癌症)也很小,但由於掃描中使用的輻射,在兒童中使用CT掃描存在風險。 更強大的射線風險更高,顯然,風險也隨著兒童CT掃描數量的增加而增加。 為了減少有害後果的風險,請願意與您的醫生談談CT掃描對您孩子的必要性。 在某些情況下,醫生可能需要在提出建議前權衡風險。

最終,作為父母的你總是要讓你的孩子同意接受任何類型的篩選測試,所以你也應該感受到自己的知識也是很重要的。 CT掃描適用於嚴重頭部創傷和某些醫療條件,但應謹慎使用,並在兒童中慎重考慮。

>來源:

>皮爾斯,馬克S等人。 (2012年)。 CT掃描兒童時期的輻射照射以及隨後的白血病和腦腫瘤風險:一項回顧性隊列研究。 柳葉刀 380(9840):499-505。

> Kupperman,N。等人 (2009年)。 發現頭部創傷後臨床重要腦損傷風險極低的兒童:前瞻性隊列研究。 The Lancet,374:1160-70在線發表於2009年9月15日,DOI:10.1016 / S0140-6736(09)61558-0。